這是一個幾十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立體聲發燒友一直都覺得多聲道家庭影院是個比較低級的東西,和售價動不動就高達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High-end立體聲系統相比,家庭影院簡直就不值一提。仿佛立體聲Hi-Fi才是還原音樂效果的最佳方式。那多聲道系統的效果真的不如立體聲嗎?讓我們首先來看一看立體聲的標準定義。
立體聲的英文原名是“Stereo”,想必這個單詞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音響產品上能看到這個單詞。但是,這個單詞其實是“Stereophonic”的縮寫,這個單詞源自希臘語“stereos”,意思是扎實、三維立體的。大家可看好了,這里從來沒說過是“兩聲道”!!
在單聲道錄音的年代,錄音節目已經能夠傳遞重要的音樂信息,如旋律,節奏,音色與混響。但是,卻無法實現聲場寬度、深度和空間包圍感。于是,科學家們在1930年代做了大量科學實驗,實驗發現,要實現聲場寬度、深度和空間包圍感,最少需要使用兩只揚聲器,而且聽眾必須只有一人,當聽眾偏離兩只音箱之間的中軸線時,聲場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也就是聲場塌陷。想必這個大家是都知道的。
那如何解決問題呢?科學家們嘗試使用了三只音箱,也就是今天的左中右音箱。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增加了中間這只音箱后,皇帝位區域增大了,哪怕是偏離中間一定的距離,聽到的聲場效果還是保持地非常好。歡迎您光臨小強家庭影院裝修網
于是,“Stereo”系統的專利中說明,要想達到好的聲場效果,三只音箱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是,當時的LP膠片是無法記錄超過兩個聲道的信息的,于是,科學家們無奈才選擇了兩聲道。
請大家注意,兩聲道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LCR三聲道才是王道!!
讀到這里,你可以打個電話,笑話下你那頑固不化的Hi-Fi朋友,“哥們,真別再兩聲道Hi-Fi了,燒了一輩子了,你都不知道你少燒了一只音箱吧?”
說道這里,還不得不提一下,依據小房間聲學的原理,房間的中軸線,是低頻駐波的重災區,是1/3/5次奇次駐波的波谷,2/4/6次偶次駐波的波峰。中國人的房子,大多是鋼筋水泥混凝土的結構,這種硬體墻面將加重低頻駐波的影響(美國的民宅大多是木龍骨結構的,影響小很多)。兩聲道發燒友又特別喜歡坐在房間的中間來欣賞音樂(一般還不用均衡器來調節),這低頻的效果,你是可想而知的。四個字來形容吧,這里不說了。
讀到這里,你就又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什么兩聲道發燒友特別愛聽些中頻多但低頻少的音樂,如女聲清唱等。那是因為,一播放大動態,低頻多的音樂,效果就特別差。能量巨大的低頻信號完全淹沒了中高頻,那效果確實沒法聽啊!!所以,聽些中頻多低頻少的東西,比較舒服。寫到這里,真覺得那些頑固不化的,器材至上的“立體聲”發燒友有些可憐了。
筆者曾經去了一個立體聲發燒友的家里,器材加起來估計超過500多萬。用了如Wadia之類的超頂級設備,但實際音質效果,實在讓筆者很崩潰。他用了一對體積并不大的三分頻的音箱(低音單元大概是8寸或者10寸的),然后放在一間非常空曠的客廳中,客廳層高估計4米多,面積大概70平米,客廳還聯通了餐廳等空間,估計實際聲學面積超過120平米。那聲音,即沒有高頻,也沒有中頻,也沒有低頻,清晰度幾乎為零,結像完全沒有。我很想告訴他,“老板,這種音質效果真還不如我家深夜聽漫步者R1000TC北美版的,至少,我家的聲音很結實很清晰”。
這里不得不贊美下民族品牌漫步者音箱,160元左右的價格,性價比真的沒話說。
那既然多聲道系統是音樂播放和還原更好的解決方案,那為什么立體聲發燒友老是說多聲道家庭影院系統播放音樂的效果很差呢?請點這里進入